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万喜至工业设计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万喜至工业设计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释义 (1).古时在竹简上记事,先以火烤青竹,使水分如汗渗出,便于书写,并免虫蛀,故称。一说,取竹青浮滑如汗,易于改抹。后以“汗青”指著述完成。 宋 朱熹 《答严时亭书》:“当时若得 时亭 诸友在近相助,当亦汗青有期也。” 清 平步青 《霞外攟屑·里事·王南陔中丞恭甫上舍著述》:“卷帙繁伙,汗青恐无日也。” 康有为 《大同书》甲部第一章:“或辛勤著述而欲亲覩其汗青,或经营工业而指垂成于旦夕。”参见“ 汗青头白 ”。 (2).借指史册。 宋 文天祥 《过零丁洋》诗: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” 元 鲜于必仁 《寨儿令》曲:“ 汉 子陵 , 晋 渊明 ,二人到今香汗青。” 清 唐孙华 《叶忠节公挽诗》:“芳名垂汗青,千载永不灭。” 名词来源 “汗青”是史册的意思,但是,“汗”字没什么其他讲解,只是出汗之意;“青”也没有太多的含义,多表示蓝、黑或绿等颜色,比如青天即蓝天,青布指黑布,青山即绿山。为什么史册同出汗、青色发生有关系了呢? 这要追溯到纸张发明之前了。那时古人记事要用“竹简”,亦即用上好的竹自记写镌刻事情和文章,此一片片的竹即称“竹简”。竹简的制作并不简单,首先要选择上等的青竹(此“青竹”指绿色之竹),称其为“青”;然后,削成长方形的竹片,再用火烘烤一片片的青竹,一方面是为了便于书写,另方面也为干燥防虫。烘烤之时,本来新鲜湿润的青竹片,被烤得冒出了水珠,像出汗一样。这道烘烤青竹的工序就叫做“汗青”了。“汗青”的原意是青竹出汗的工序,渐渐成了竹简的代名词了。 从出土的古代竹简来看,长的竹简常用于书写儒家经典;短的竹简常用其记载诸子事迹及史传。因此“汗青”代称竹简再演变,人们便地一步又将其代称竹简所记载的“史册”了。 “史册”与“汗青”是同义词,当然可以通用。不过,在正式谈论历史记载意思的时候,还是多用“史册”。在诗词中,因平仄或是押韵以及亮音的需要,常有人喜用“汗青”。我国宋代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的《过零丁洋》诗中,就有家喻户晓的名词: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”
看到了这道题,自己作为是安庆人,也参与进来说几点个人观点。
在过去,安庆曾经辉煌过,古有风水***“郭璞”勘察安庆地理后赞誉“此地宜城”,这就是安庆别称叫宜城的由来。从清朝乾隆25年(公元1760年——1938年),前后280年中,安庆是安徽省***所在地,为全省政治、经济和文化中心。
安庆是八百里皖江的源头,太平天国时期,安庆在地理位置上是南京的西大门,扼守长江西南要塞。洪秀会深知安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,所以太平军英王陈玉成一直为保卫安庆,长期同湘军鏖战。
安庆在这一阶段,最负盛名,清朝末期的徐锡麟在安庆刺杀安徽巡抚恩铭,还有吴越舍身誓死要炸死满清五大臣等***,这些名人效应,都标志着一个城市在全国的影响力。
斗转星移,上世纪五十年代初,随着安徽省会确定在合肥办公,安庆的各项经济指数,包括人气指数,在观众视线中渐渐没落了下来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万喜至工业设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万喜至工业设计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dpbww.com/post/2910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