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重庆工业设计产值分析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重庆工业设计产值分析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重庆第五。
根据各地最新半年度的规上工业产值数据,中国十强工业城市依次为上海(20254.9亿元)、苏州(19664.9亿元)、深圳(18578.0亿元)、北京(13648.8亿元)、重庆(12459.5亿元)、东莞(11665.4亿元)、佛山(11403.7亿元)、广州(10807.1亿元)、天津(10538.6亿元)、宁波(10525.1亿元)。
大背景你应该强调一下,是全国还是西南大区,重庆应该也算农耕文化吧,毕竟重庆在工业时代虽有些成效或基础,但还算不上楷模吧,但两城市都在往信息时代努力还是比较确切的。
赞同!重庆在信息时代比成都还略差一二,无论人才储备经济实力,都要清醒的意识到差距!不过我们距贵州较近,可以借大数据在贵州高歌猛进的势头,搭上发展的快车机会多的是!敏尔书记是个有追求的人,重庆未来应该是美好的!
基本同意
成都是平原,“天府粮仓”不浪得虚名。
重庆多山、多雾,从陪都年代开始军工的迁入各种轻重工业陆续落户。
两个城市都处内陆,信息时代发展了北上广深,重庆借直辖之风搭了末班车,成都借省府之力发展,大家一起力争上游!!
这句话基本还算准确。
中国本来是一个农业大国,既然是以农业生产为主,那么平原地区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。古代富裕发达的地区,基本都处在长江黄河中下游的平原区域。同样的道理,成都被称为天府之国,也是因为其平原的地理环境形成的不可替代的优势。
从近代开始,现代工业逐渐代替了农业。 而工业的发展是离不开便利交通的。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,水陆交通运输可谓是最具性价比的选择。因此,分布于航道中的内陆城市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。重庆主城区近代工业的发展也是从重庆开埠开始的。
在后来的抗日战争时期,重庆成为陪都,接受了众多西迁的工厂,重庆的轻重工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。当时的重庆成为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,为中国抗日战争甚至整个远东战 场提供了战略***保障。
50年代,重庆由直辖市并入四川,当时的重庆工业产值占到了整个四川省的四分之三。在那个时代背景之下,中国各省都将发展工业作为第一目标,成都也是从那时开始重点支持工业发展,就起步的时间来说的确落 后重庆几十年。
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,第三产业成为中国最重点发展的目标,没有之一。 但是目前第三产业的发展,东西部极为不平衡,北京上海深圳成为整个信息产业的龙头,整个中西部,包括武汉重庆成都西安, 都是处在落后的境地,而且落后得不止一点半点。就目前***定下的发展基调,也都是为东部的信息配套产业提供服务, 而关键性的研发生产等核心技术还是集中在北上深。
毫不客气的说,目前中国西部的几个大城市还是以工业生产为主,在信息产业方面都属于比较落后的地位,还谈不上谁比谁更高一筹。毕竟信息产业的发展需要高技术的人才,而中国中西部的人口结 构是达不到要求的,唯有第二产业才能够消化如此多的廉 价劳动力,否则整个社 会都会处于不稳 定的状态中。
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,成都平原腹地,境内地势平坦、河网纵横、物产丰富、农业发达,自古就有“天府之国”的美誉。加上沿用至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,都让成都的农业高度发达,秦时成都即已成为全国大都市。
重庆北有大巴山,东有巫山,东南有武陵山,南有大娄山,坡地较多,所以称为山城。平地较少的重庆发展农业确实没有天时地利。
时间到了现代,重庆是西部地区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,1898年,英国人立德乐驾驶“利川”号先开到宜昌,后又开启到重庆的航程,一路上经历了种种困难,花了20多天才到重庆。
立德乐首航川江成功,大批外国商人纷纷涌至重庆,开办各种公司。重庆便开启了走向现代文明的第一步。虽然经济遭到侵略,但是也加快了现代工业的发展步伐。
抗战时期,重庆作为战时陪都,修机场、建设兵工厂等等,为后来的工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如今我们熟悉的长安集团,前身就是兵工厂。
但是如今已经是信息时代,成都和重庆虽然都是新一线城市,但是与公认一线城市北上广深还是有很大的差距。
成都和重庆也一直都是竞争对手(毕竟是四川盆地里面最强大的两个城市),谁也不服谁。但是在我看来,发展还是要放眼全国乃至世界,重庆和成都谁能先成为第5个一线城市才是真正实力的证明。
城市空间重构
2014年的***工作报告提出,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,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,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。之后***院公布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(2014-2020年)》,对“三个1亿人”的城镇化工作进行了相关部署,并提出2020年,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60%左右。
作为“三个1亿人”的主要承载地,城市开始变得拥挤,交通堵塞、医疗教育等公共***供给不足的问题凸显。同时,产业的加速集聚也带来***环境的压力。
以成都为例,统计公报显示,成都2018年末常住人口1633.00万人,比上年增加28.53万人,增长1.78%。其中,城镇常住人口1194.05万人,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3.12%,比上年末提高1.27个百分点。但是,截至2016年底,成都实际管理的人口已经达到2030万人。
据测算,到2030年,成都市经济总量将达3.8万亿元,人口规模也将突破2200万人的承载极限。而且在上一轮工业空间布局的工业集中发展区中,90%工业用地已经出让。因此,在人口和产业加速集聚的过程中,城市扩张成为必然。
实际上,在率先发展的东部沿海地区,城市布局的调整早已开启。比如,早在2000年,广州的《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》提出了“东进、南拓、西联、北优”的发展战略。广州城区向东、向南分别延展30~60公里,建成区面积迅速跃进至近千平方公里。
此外还有杭州规划建设下沙大学城和钱江新城、南京规划建设河西新城和仙林新区、无锡规划建设了太湖新城等。
随着中西部城市的崛起,城市化进程加快,当地城市也加快了新城建设。比如,重庆直辖后不久启动了北部新区建设。通过重点支持,北部新区成为重庆工业产值和财政收入最多的开发新区,也是高新技术产业研发、制造及现代服务业聚集区。
俗话说得好,兵马未动粮草先行,就目前城市扩张算是一个好似恰当的例子,没有就业,没有医疗,没有交通,没有学校,没有商业,试问楼盖的再好得有几成人愿意去呢?这就看当地***领导怎么盘活这棋了!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重庆工业设计产值分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重庆工业设计产值分析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dpbww.com/post/50556.html